西部供应链研究院简介及项目规划

 西部供应链研究院简介及项目规划

 

一、成立背景

1、行业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大力推动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2、政策导向: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

3、政府的助手:为政府创新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协会内各会员单位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4、行业的推手:促进行业的协同化、服务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5、企业的帮手:为协会各会员单位提供制造业、服务业、金融等方面的服务。

二、发展目标

研究院旨在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供应链领域专业人才,为地方供应链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平台,同时搭建一个政产学研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四川省及周边地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为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研究院的战略架构 

1、定位:以问题为导向的智库、服务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研究院。

2、使命:“依托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现代供应链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全球化 ”为使命。

3、目标:“ 国内引领,国际话语 ”为目标,汇集社会智力资源,努力建设高水平、有影响力的供应链专业研究和咨询机构。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4、功能:为国家和地方政府、供应链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愿景:推动我国现代供应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应用。

6、价值观:互助( 需求互补、联合协作)、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赋能(为供应链行业赋能、为行业企业赋能、为西部经济发展赋能)

四、服务目标

西部供应链研究院“面向世界、立足西南、服务四川”,通过协同川内协同、国内协同、国际协同,整合政、产、学、企、研力量,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服务功能,着力破解供应链的难题,务实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调研、成果转化等工作,为供应链体系打好“服务”牌,下好“融入”棋。

五、研究院机构部门

1、综合业务部

2、技术研发部

3、设计咨询部

4、内外合作部

六、研究院领导

周本宽同志为研究院院长

黄明刚同志为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群智同志为研究院副院长

涵同志为研究院副院长

杨一健同志为研究院副院长

七、长期工作目标

1、规划与设计

2、可研与发展咨询

3、标准化与检验检测认证

4、科学研究与开发

5、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

6、金融与保险咨询

7、人才鉴定与培训

八、短期工作计划

(一)整合资源促进区域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1、德阳铁路物流港

1)调研与分析:根据德阳铁路物流港的兴趣点,提出相关课题建议并进行对接。

2)资源整合:结合物流港的特点,整合区域内的物流资源,帮助区域内企业的发展。

3)合作机制:定期举办与德阳物流港的对接会和研讨会,探讨合作机会。

2、经济开发区

1)调研与合作:与经济开发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物流需求与供应链痛点。

2)项目推进:针对调研结果,提出课题建议,推动项目落地。

3、达州地区

1)区域联动:与达州地区的政府、企业进行深入沟通,推进区域联动。

2)需求分析与培训方案制定: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组织相关师资制定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的定制化培训方案。

(二)提供入驻物流港企业“一企一策”式降本增效建议

通过调研、走访、流程设计等工作为工作抓手,从更新管理模式、资源节约利用、办公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及员工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助力企业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三)与青白江成都铁路港构建“两港一体化”发展布局

通过物流资源整合、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以及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措施的实施,与大专院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建立联盟关系,拓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四)打造“招院引所”、“引智引商”国际陆港发展新城

为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及经开区引入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人才和商务等资源,将城市打造成为内陆地区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陆港城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五)承接政府人才培训项目并优化人才培养及推荐方案

主动争取并承接政府人才培训项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队伍建设、安排实践环节和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等措施,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最大化。为基地推荐更多的高级人才,以专业、高效的服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六)提供全面及专业性的企业优化诊断与咨询服务方案

深入企业进行问题诊断、制定优化策略,协助企业实施优化策略,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诊断、咨询、培训、服务,对企业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实现持续优化。

(七)策划项目助力“成渝经济圈”与“两港一体化”建设

制定物流港发展战略规划与招商推介等项目策划,通过成渝两地资源互补与共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借助“两港一体化”的优势,吸引物流、贸易等相关企业入驻,促进区域物流产业发展。

(八)根据港区需求开展规范企业运营项目并打造团体标准

辅助企业定期开展合规性检查,监督企业合法规范运营项目,确保港区企业的规范运营。通过开展规范企业运营项目和打造团体标准,有效提升港区企业的规范运营水平,促进港区经济的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九)提供国际物流港及旌开区行业、产业检测认证服务

通过材料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电子产品、动植物疾病等方面的检测认证服务,有效保障产品质量、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护航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缓解行业当下“智改数转”研究脱离社会实际问题

加强案例研究,关注前沿技术提升研究实用性,加强跨行业合作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对接。关注政策支持与市场导向,增加技术人员培训与教育频率,引入社会参与与反馈机制,研究与实际相结合推动行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