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加码,固体废物的处置作为环保行业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与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关系也日趋紧密。众所周知,固体废物处置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高,目前,该技术发展面临着诸多卡脖子的问题,据本次调研对象德阳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运磊介绍,“一方面源于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难以突破,技术瓶颈限制着行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专家在德阳做过有关固体废物处置的实验,都未能突破技术难点,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固体废物行业的技术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入风险大,见效慢,政府和企业都难以承受。”
除却难以突破技术壁垒等问题,在调研交流过程中,陈运磊还指出,环保行业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标杆的引领作用不足,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上下游的问题难以平衡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问题的日渐凸显,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环保行业体系的参考标准,如2019年9月,中央公布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此标准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但受到地方财政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以上海为代表的垃圾分类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各地在力推环保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得因地制宜。据陈运磊介绍,“在垃圾分类之前,所有的垃圾都可以一车拉走,送往同一个处置场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垃圾分类后,垃圾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别运往不同的处置场,原来可能只需要1辆车,而现在需要4辆车,运输成本与财政负担直线上升。”基于此,垃圾分类在给环保行业发展减压的同时,却也加重了垃圾分类后端处理问的负担。
不仅如此,人才也在制约着环保业的发展。环保行业招人难,留人难,行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环保行业技术性强,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目前,环保行业专业人才少,可选基数有限,人员从业意愿低,现环保业从业人员的权益难以保障。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环保行从业人员年均工资64000元,工资水平较低,而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环境差,难以留住人才。
事实上,环保行业的发展事关民生经济发展,而供应链产业体系,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中枢神经,其与环保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此次调研,旨在发现环保行业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劣势,形成相关调研成果,并于调研成果中,就优势提出更优发展路径,就劣势提出解决办法,以此促进行业发展,并与相关产业链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交流中,陈运磊无限感慨,“协会的课题调研,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希望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积极向相关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共同促进环保行业的发展。”